会员登录
一位文盲母亲的教子历程
一位文盲母亲的教子历程
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13-10-25 09:09浏览量: 次
林芳出生在绵阳西北大山沟中的农家。23岁那年,她嫁到七十里外里另一山沟里。丈夫和她都因带弟妹没有上一天学。结婚后,不到三年生下两个儿子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沟,丈夫决定外出务工做生意,临走对林芳说:“承包的七亩田地,两头牛,一个加工厂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一定要把两个娃娃带好!”林芳告诉丈夫:“娃娃是我怀的,娃娃是我生的,我一定要把他们带好,让他们有出息,不像我们一穷二白。”丈夫听林芳如此说,放心地离家出走务工去了。
林芳告诉丈夫的话,便是她向丈夫表示的决心,也是决心尽母亲的责任锁定的目标。她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战胜了哪些困难呢?
留守家庭,给儿子进行劳动谋生教育
林芳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五十年代传统的农耕社会的家庭教育。她的父母不识字,但把中国传统的礼仪教给了她,从让她带弟妹开始,也把当母亲的的责任及习惯教会了她,她当了母亲之后唯一可以使用的家教资源就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传统。因此,在丈夫走后的几年时间内,林芳身教言传地对两个儿子进行家庭道德和劳动谋生的培养训练。孩子两三岁时,林芳干地里活,便把他们背到地里放在地边田埂上耍,看妈妈劳动。白天干完了,又把儿子背到加工厂去,让儿子们见识妈妈给长辈们打米磨面。最为经常、最为大量、最刻苦铭心的是劳动谋生教育。老大三岁,便教他看两头牛,四岁时教他养牛、扯猪草,五岁时教他养牛割牛草,参加田间的辅助劳动。二娃三岁时教他养鸡养鹅,四岁时让么十几只大鹅去田埂、堰塘放牧。农忙,林芳加夜班扯秧子,就让儿子在田埂上提马灯。下雨天,林芳做针线,让孩子在家耍,给讲些简单的事理。在林芳的教育下,两个儿子自幼便饱尝了劳动的艰辛、生活的困苦,其情操意志品质经历了重复万次的磨练。这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随夫进城,给留守儿子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
丈夫在绵阳经商打开局面,林芳随夫进了绵阳城,帮助丈夫做生意。离家之前她给儿子营造了良好的家教环境。她把她的父亲和妹妹接到家中,一方面经营加工厂,经营一些农业生产,更为主要的是养育两个儿子。老父亲的诚朴、憨厚、善良、勤劳,能给外孙全面的关爱,而妹妹正好弥补了母亲离家所缺的母爱,老小三代,亲情交融,兄弟二人得到的关爱比母亲一人在家还要多,而且因辈份复杂,让两个儿子能受到更多的人文启蒙教育和知识经验教育。此外,林芳与村小老师建立起了信任和托付关系。恳请每天经家门前过的老师给儿子更多的关心和教育。上学、放学、同去同归,不仅安全有了保障,也把人际关系教育渗透在往来当中。有了这样的氛围之后,林芳十天半月回家探视儿子,把城市的新风尚、新信息、新物品带给儿子,鼓励儿子努力学习,考进城里去读书。
带儿进城,让儿子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
林芳随夫在绵阳经商的两三年,全面接受了城市的熏陶,获得了过去二三十年得不到的现代社会知识,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。全社会的读书热、求学热、致富热令林芳清醒地认识到:文盲是要被淘汰的。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儿子的命运。她每天看到城市里孩子们上学读书的情景,就想起儿子在家乡学习的诸多缺欠,于是她痛下决心把两个儿子接到城里,与儿子生活在一起,接受父母更直接的教育。
林芳在转学过程中,让她痛心疾首的是老大本该读三年级,但基础知识尚达不到二年级水平。林芳果断采取四条措施,一是老大降级,与老二同读二年级,并编入一个班,让老二帮老大。二是遍访亲友,选择一对退休教师夫妇,担任儿子的家庭辅导老师。三是择师不择校,选了一位亲和力强的班主任、语文教师,恰巧这个班的数学教师经验也丰富,教育艺术优良。四是主动配合学校教育,坚持每周访校访师,听取老师的意见与建议。由于以上措施,兄弟俩以优良成绩升入初中。
生死垂危,嘱付儿子发奋读书
儿子进入初中发展,林芳的家庭却潜伏着危机,丈夫的移情别恋,使林芳愁肠万转,最担心家庭解体,两个儿子怎么培养得出来?难道还要回到山沟里那穷困小屋去吗?忧思成疾,食物中毒引发败血症,从一家医院转到中心医院抢救三天,进药无效,体液渗透皮下,全身肿得像水泡,医生发出病危通知,两个儿子扑在病床上,痛苦呼喊,林芳醒过来一字一顿地对儿子说:“儿呀,妈不行了。如果妈去了,不管遇到什么情况,你们都要努力学习,刻苦读书,要有出息,不要像妈这样没出息,妈对不起你们?”医生又抢救一夜,生命尚存,但必须透血。转入急救室后,怎么也找不到血管进针,死神一步步逼进林芳,无可奈何,医生剖开小腿肌肉,寻找到血管,进行透血手术。几天之后,儿子偎在病床前,林芳对他们说:“儿呀,我这条命是医生捡回来的,他们是真正的男子汉。你们长大了,要像他们那样,有本事就百姓的命。你爸爸为了我活下来出了大力,你们要记住他的大恩。”
丈夫离异,给儿子进行人生抗挫教育
到儿子初三最后一期,丈夫通过各种高压手段闹离婚。林芳痛定思痛,咬住牙与丈夫分手了。家庭的倾塌使两个儿子陷入深深怅惘中,经常饮食不思,倒在床上发呆,在梦中呼喊爸爸,梦醒了喊妈妈,上学不想去,放学不想归。一段时间后,有人电话来给林芳提亲,有人上门来给林芳作媒,儿子一看这些人事就恐惧,怕再失去妈妈,常常如丢了魂似的。林芳把饭菜端上桌,一边吃一边给儿子讲:“妈妈不走,妈妈不考虑对象,妈妈守到你们考上大学……”可说不了几句,三娘母哭得泪人似的。有一天晚上妈妈屋里电话响了,两个儿子忙抓起客厅里电话听,听完电话就把电话甩了。林芳问儿子为什么甩电话?你们听到了什么?她忍着气对儿子说:“妈妈在电话给对方说了,你们考上大学,我才考虑再婚,妈妈一定要把你们培养出来,你们咋不相信呢?”儿子们说:“妈,我们拉钩!”于是三个小指钩在一起……
发愤图强,给儿子创造成才条件
两个儿子与母亲拉钩以后,振作精神学习,双双考上高中。为了给儿子创造成才条件,林芳把儿子送进高中后,就准备做生意挣钱养育儿子,不料两个儿子住校第二天即撤回家来了,一问才知儿子不适应集体宿舍的生活,想在家上自习。林芳知道儿子懂事了,只好以照顾儿子学习、生活为主,间或做好些批发生意,遇到进货、送货,她就把饭菜做好,温在锅里,便于儿子回家就能吃上热饭。生意尽管不顺,但两个儿子却让她满意。可是不久大祸临头,一天老二回来抱着头大哭,问老大才知老二被学校开除了。这一个晴天霹雳把林芳打昏了。她细问儿子后,便果断地请律师申冤,经过律师调查申述,学校复查二娃无考试作弊行为就收回了成命,让儿子继续就读。林芳抓住这件事,反反复复对儿子进行法制教育,抗挫抗逆教育,教育他们要经得起打击,要当硬汉子,不要遭了冤枉不抗真。
支持到底,给儿子读大学作坚强后盾
大学扩招之前,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后对林芳说:“我们长大了,可以一边读书,一边勤工俭学,搞一点社会服务创收供自己,妈妈可以再婚了。你再婚,我们仍然感恩你,我们一定孝顺你!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,我们一定要报答你的恩情!”林芳感谢儿子的理解,她更理解儿子上大学还需要妈妈的支撑。于是拖着多病的身体,在生意场上拼打,给儿子找学费前。儿子要300元生活费,她总是给350,400,告诉儿子该买的书一定要买,该去交钱参加的技能培训,一次也不要放弃。四年下来,儿子学得一身本事。老二放弃读研,一举考上省招公务员,分到川中一市工作,四年下来已升任科级。老大自谋职业,林芳便拿出三万元去西北开发,几年奋斗,已建起200亩土地的产业园,成为百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。
见到林芳时,她已当上了婆婆。对孙儿已进行了两年的隔代家庭教育了。她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,孙儿要比儿子更有出息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清华学子夏海洋家教访谈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