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oomla模板与内容的融合设计
  • 野草工作室一直在用心建站
  • 利用Joomla+SEO提升网络营销竞争力

陆士祯教授谈家庭教育

陆士祯教授谈家庭教育

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13-10-31 17:55浏览量:

 



别有意无意地给高三孩子施加压力   
    第一位打通热线的哈市刘女士忧虑地说,女儿已进入高三,但上课精力不集中,经常打瞌睡。她为此很上火,经常提醒孩子,没有一技之长,如果再考不上大学,步入社会后会很难办,但这些话对孩子丝毫不起作用。   
    陆士桢首先询问打瞌睡是否因睡眠不足引起,在肯定不是的情况下,她认为,“可能是压力太大了,精神的因素表现在身体的反应就是困。解决的办法是放松孩子的心情,最好让孩子与朋友、家人等聊聊心里话,倾诉对她很重要。同时,家长不要说些诸如你必须得好好学、考不上大学会如何如何之类的对孩子不起任何作用的话,再不要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增加压力了。”陆教授最后说,高三阶段基本没有新知识了,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很重要。 
    对学龄前儿童要立规则 “我孩子今年6岁,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长。老人溺爱孩子,且与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有差别。当我们批评孩子时,孩子就去找爷爷奶奶告状……结果,孩子现在任性,不好管教。”

陆士桢说,家长之间必须要统一规则,且规则制定后要征求孩子的意见,认同哪些?反对哪些?什么原因反对?最初的规则可以简单一些,让孩子容易接受。比如: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、晚上几点入睡、一天可以吃几个冰淇淋等。家长可以做些奖励承诺:孩子按规则坚持一周会获得什么好处,坚持两个月会得到什么奖励。如果实行下来,孩子会慢慢觉得与大人们达成协议很有意思,规则会顺其自然演变成良好的习惯。 想让孩子听话,家长需要注意的是:1.积极倾听,而不用下命令、警告或谎骗的方式。2.在与孩子的沟通中,多说“我”,少说“你”。用叙述自己的感受和对孩子的希望来代替对孩子的指责。3.了解孩子的思维规则和考虑问题的规则。4.对孩子所说的话要负责,不要使用不能实现的诺言和威胁。5.把话说得越清楚越好。6.两代人之间要有一段固定的谈话时间,家里要有一段轻松的时间。

给青春期的孩子找个成长伙伴 
    一位14岁男孩的母亲说:“儿子不愿学习,我们想了很多办法,包括找家教,可都不见效,怎么办呀?” “我提一个建议,给十四五岁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找一个亲属或是朋友的大学生,作为孩子的成长伙伴。”陆士桢接着说,成长伙伴的作用不是看着孩子学习,而是让青春期的孩子参与大学生的学习及社会活动。比如,遇到休息日,大学生可带着初中生到校园、到寝室去一块活动,还可旁听大学生们的辩论会,初中生会在大学生们的相互交流中学会成长。陆教授拿自己的儿子举例说:“我儿子由于错误地提前上幼儿园,提前升入小学,而使他在开始时落在了别人后面。初中时,因成绩不理想而上了中专。本以为他没希望上大学了,没想到,一段交往圆了他的大学梦。起因是这样的,因为我在大学任课,所以学生们经常到我家里去,儿子就在这期间与大学生们交流。大约半年的时间,儿子对我说他一定要考大学,因为他自己认识到,大学生们的视野比自己开阔,大学生们带他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成长环境和新的领域。自己如果不考大学,没法与这些有知识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,将来的发展空间也会受限制。” 
    陆士桢说,要让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与人交流成长的快乐与痛苦。社区也可以组织同龄人成长小组,让这些孩子有聚在一起互相倾诉的时间,这些对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要。

本报首席记者   郝旌洁

解决“代沟”关键在父母

    记者:很多父母抱怨与孩子难以沟通。父母经常对孩子的言行不满,孩子们又说父母“老土”。

那么,我们如何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“代沟”问题。 
    陆士桢:“代沟”是客观存在的,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父母。 首先,要走出现代家庭的教育误区。有的父母特别苛求孩子,一不满意就体罚孩子,造成孩子暴躁、憎恨的心理;有的父母放纵孩子,家庭中孩子的行为没有可以遵守的规则,这样的孩子很任性,又特别依赖他人;还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,这些孩子外表很坚强,内心很软弱。因为教育方式不当,父母才觉得孩子难以管束,无法沟通。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做民主的父母,尊重孩子,这样才可能构筑起相互沟通的桥梁。 父母要通过学习跟上时代 
    记者:一些父母认为,只要多与孩子说话,就不会有“代沟”。这个方法的效果怎样? 
    陆士桢: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是好的,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。与孩子说话的关键是“说什么”,有的父母与孩子谈话一说就崩,以后孩子就再不愿与父母说心里话了,这说明找孩子说话的形式不能解决父母与孩子的冲突。

    记者:中国教育理念可以说一直变化,那么,中国的教育发展方向是什么? 

    陆士桢:可以说,随着社会的发展,教育方式也在发展。过去的文化传递方式主要是父辈模范文化,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父辈的言传身教。现代社会的文化传递是“平辈模范文化”,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平辈。而将来的文化传递方式是“子女模范文化”,父母要向孩子学习,全社会进入一个学习的时代。

要让孩子找到幸福感 
    记者:有的父母说,自己与孩子沟通时孩子常常反感。怎样对付孩子对父母产生的反感情绪?

陆士桢:与孩子沟通父母首先应该称职。比如要喜欢孩子,经常与孩子亲近;与孩子一起解决困难;考虑孩子的感受,善于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;按照孩子的能力为孩子设计目标,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;家庭中有确定的行为规范准则,让孩子有所遵循。 此外,父母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,现代社会孩子面临的压力很大,有学习的压力、发展的压力、与父母冲突的压力、与同学交往的困惑等。现在全社会都有成功焦虑,成功的标准又很单一,对孩子来说,考试成绩好、能上好大学成了成功惟一的标准。而实际上,一个人的成功标准不是惟一的,人最大的满足是精神满足,片面强调考上好大学,孩子自己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,寻不到幸福感。社会在转型期价值观混乱,孩子自我选择价值观出现困难。父母应该了解孩子,才能沟通好。 
    挑战传统,才能有创造力

    记者:传统的承袭已经落后于时代,怎样来开发这一代孩子的创造力呢? 

    陆士桢:作为家长,要对孩子宽容。与孩子沟通的时候,对孩子的不安、不满和不同观念不要紧张,要善于接纳。孩子有很多行为的背后是有积极意义的,只是父母没有发现。比如孩子们喜欢看《大话西游》,是什么原因呢?因为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是个没有本领、喜欢说教、胆小怕事的人物,孩子们不喜欢。《大话西游》中,唐僧的权威受到了挑战,人物的对白跳跃,孩子们看了觉得刺激。这从传统观念看,是对经典的亵渎,但从另一方面看,青少年的创造力又多是在打破权威后实现的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《大话西游》并非一无是处。 家庭教育要实话实说 
    记者:中国许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唱红脸、一个唱白脸,这样既不过分溺爱,也不过分纵容,这个方法可行吗? 
    陆士桢: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。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能分辨是非的时候,父亲一种说法,母亲又是一种说法,孩子感觉父母的教育可能都是口是心非,父母管教态度一致了,孩子才不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怀疑。此外,许多孩子常常抱怨,父母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做不到。这里就有一个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另一个原则问题———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,一定要实话实说,否则沟通是无效的。


上一篇:从一篇学生作文看家庭教育的弊端
下一篇:北大毕业生让7岁儿子退学 欲办家庭学校自己教